为全方位提升器乐教学质量,深度推进“器乐表演”学科方向建设,2025年1月16日器乐教学在线专题研讨会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副院长杨永国主持。
直面问题,剖析教学与学科建设现状
会议聚焦器乐课程教学现状,从课堂规模、教学质量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而热烈地讨论。
在课堂规模方面,与会教师提出,现有规模难以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限制了师生互动与因材施教的深度,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建议应根据学生基础和实际需求设置课堂规模,对于有基础的学生,可采取一对一教学模式;对于初学者,则可采取一对三或一对四的小组教学模式。
在教学质量层面,面对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压力较大的挑战,与会教师建议应加强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将创新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主修方向学生选拔方面,与会教师普遍认为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主修学生的音乐会作品量和质的统一,针对吹管类乐器对气息体力的高要求,作品呈现方式应更加灵活。
在新生乐器选择方面,由于大一学生在选择乐器种类时,往往因缺乏充分了解与指导而陷入迷茫,影响后续学习动力与专业发展,与会老师普遍认为应该加强前期调研,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制定更加合理的选修方案,避免一刀切。
“器乐表演”学科方向建设存在的问题同样备受关注。特别是科研选题范围受限、难以创新等问题制约了学科的深度拓展,难以满足学术研究与实践发展的需求。其次,表演内涵问题更是引发深思,如何在表演中融入更多文化元素、情感表达与艺术创新,成为提升学科内涵的关键所在,这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与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聚焦质量,谋划教学与学科发展策略
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其重点在于人才的汇聚和培养。与会教师提出,要根据学科方向,精准引进各类别师资,并合理规划长期外聘师资类型,以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为器乐教学与学科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同时,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发展,通过组织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为学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室内乐课程建设作为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与会教师针对其具体内容与落实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为确保课程有效落实,提出要形成学习共同体,明确学习目标;进一步优化课程大纲,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与可行的评价方法,通过这些举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室内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实践效果,让室内乐课程成为器乐学习的交流平台和实践平台。
研讨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碰撞出诸多思想火花,为解决器乐教学与学科建设中的问题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建议。
学院将依据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与发展规划,逐步解决器乐课程教学、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以及室内乐课程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器乐教学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撰稿:张智昱 一审一校:杨永国 二审二校:王小明 三审三校:黄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