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下午,2025年度四川世居民族传统音乐赋能文旅融合创新人才研修班有幸邀请到湖南师范大学“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主任赵书峰教授作专题讲座,赵教授围绕“线性音乐文化空间与传统音乐的互动关系——基于对流域、走廊、古道音乐的田野考察”展开讲授,并与学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赵教授先概括讲座内容,指出线性音乐文化空间研究融合民族学、人类学及历史与人文地理学、后现代地理学等跨学科理论,结合移动、多点田野民族志思维,考察该空间构建与传统音乐生成、发展、变迁问题。    

他进一步强调,关于线性音乐文化空间研究的学术意义在于:其一,它拓展了传统音乐民族志聚焦以定点、居住式参与田野考察方式,走向以“文化线路”视域中传统音乐文化景观的生成建构与比较的、互释的线索音乐民族志考察研究。其二,它既关注线性音乐文化空间内传统音乐发生学问题的思考,又重视音乐传播过程中跨文化、跨族群、跨地域间在地化问题的探究。线性音乐文化空间既是自然与人文历史地理文化景观的历时性构建的产物,又是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线路内不同族群间的历史、语言、经济、政治、民俗等综合人文景观互动背景下的当代结局。线性音乐文化空间研究不能将流域、走廊、古道等自然地理文化空间(景观)与其传统音乐生成进行“两张皮”的割裂研究,要聚焦特定的自然与地理文化景观构建与传统音乐的发生、变迁的关连关系思考。

讲座中,赵教授结合详实数据与田野实践,从移动宏观多点田野与关系民族志互动、线性空间与传统音乐跨国跨区域传播等多方面,阐述重构二者互动关系,并从流域、走廊、古道维度解读音乐田野调查,让学员理解理论源于且指导非遗田野实践的逻辑。

通过本次讲座,学员们对传统音乐的田野调查方法及流域、走廊、古道等线音乐文化空间研究的有了深层次的感知和理解,为日后非遗实践及理论研究提供了新途径、新思路。
( 文:赵晓娜 图:冯俊章 一审:杨慧 二审:柳子伯 三审:黄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