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四川世居民族传统音乐赋能文旅融合创新
2025-10-23 09:34     (点击:)
[字号: ]

1022日下午,2025年度四川世居民族传统音乐赋能文旅融合创新人才研修班第五场学术讲座在高新校区音乐与舞蹈学院小音乐厅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的授课专家为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西南民间非遗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祥林。

李祥林教授讲座通过一系列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可体验、可感知的文旅项目,为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李祥林教授通过贵州中国傩城、文昌巡游等文旅融合优秀案例,说明这些代表性案例是如何封建迷信转化为旅游亮点的。首先,李教授详细分析了巫傩文化如何成功转型为深受游客欢迎的旅游项目:比如惊险的“爬刀山绝技”,原本带有神秘色彩的爬刀山绝技,经过精心设计,已成为傩城最具吸引力的表演项目之一传承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游客在特定环节参与体验,感受这一古老技艺的神奇魅力。还有从肃穆到热闹的“送茅船仪式”,将传统的端公驱邪仪式送茅船,通过增加游客互动环节,转变为热闹非凡的民俗活动。游客不仅可以观看庄严的仪式过程,还能参与其中,了解仪式背后的文化内涵。

其次,李教授讲到文昌巡游传统文化现代演绎在讲解农历二月二文昌巡游案例时,李教授特别强调了文化内涵的完整性保护。文昌巡游不仅是神像巡游,更是一个完整的文化展演。李教授说,保留了唱跳傩戏、驱邪除魔等传统环节的同时,通过解说、互动等方式,让游客理解这些仪式背后的文化意义。

李教授特别指出这些转变的关键在于,不简单地否定传统文化,而通过创新表达方式,让其中具有观赏性、体验性的文化元素重获新生。这种既保持传统精髓,又创新表现形式的方法,使古老的民俗活动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基于丰富的案例分析,李祥林教授提出了非遗文旅项目开发的三大原则:

一是尊重当地文化首先要怀着敬畏之心李教授强调,任何开发都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当地文化和民间信仰的基础上

二是深入认识地方文化要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不能停留在表面。只有真正理解文化,才能做好传承和创新

三是发掘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要善于发现那些具有独特价值、能够引起现代人共鸣的文化元素,通过创意转化,让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李祥林教授最后总结道:文旅融合是人人猛谈的时髦话题,但如何冷静、客观地对待之阐释之,真能坐下来思考者并不多。我结合本人实地走访经验,析说具体案例也许对听讲者有些用处,那我这场讲座也就没有白讲。


课后,学员们反响热烈,一致认为李教授的讲座为自己今后的文旅融合工作打开了思路、开阔了眼界和提供了方法。

(文:四川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图:冯俊璋;一审:赵晓娜

二审:柳子伯 三审:黄霞)


上一条:2025年度四川世居民族传统音乐赋能文旅融合创新人才研修班(3)
下一条:音乐与舞蹈学院召开2025年新生家长座谈会
关闭窗口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